文化与创意专题实习进课堂

——赋能学生成长,助力产业发展
发布时间:2025-09-24

       近年来,艺术设计学院将 “文化与创意专题实习” 引入课堂,通过 “以赛促学、项目驱动、校企协同” 的多元融合模式,全面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与创新精神,取得了显著成效,为学生成长与产业发展搭建起高效衔接的桥梁。

一、实行多元教学模式,教学成果亮点凸显

       艺术设计学院围绕学生能力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,打造特色教学路径,推动理论知识向实践成果转化。

1. 赛学融合,激发创新活力

在《展示空间设计与管理》课程教学实践中,通过设计竞赛与课程实践的深度结合,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。依托三维效果图实验室的专业软件与硬件支撑,学生得以接触 AI 等前沿设计技术,将科技与创意结合,不仅完成了高质量的设计作品,更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鲜活力。其中,学生潘洁茹的作品《鲟洄 - 长江流域濒危动物数字展馆空间设计》荣获国家级竞赛一等奖,成为赛学融合的典型成果。

图1:学生一等奖作品潘洁茹《鲟洄 - 长江流域濒危动物数字展馆空间设计》

       2. 真实项目驱动,筑牢就业核心基础

     《图形图像处理》课程以真实项目为导向,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搭建 “项目式教学场景”,将 PS、AI 等软件操作教学与创意设计实践深度融合,让学生在完成实际项目的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、强化设计思维。这种 “学练结合” 的模式不仅帮助学生筑牢就业与深造的专业基础,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与创新热情。

图2:  校内学生作品展示空间  

       3.产教协同发力,助力品牌走向国际

       依托数字成型工艺实验室的软件与硬件资源优势,艺术设计学院联动企业亮相广交会,集中展示 “广附金绣”“艾莉绮生物” 等校企联合研发的落地产品。这一实践不仅是 “教育链、产业链、创新链” 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,更成功推动中国传统工艺(如岭南传统刺绣)与现代品牌产品走向国际舞台。

图3:广交会展区

图4:广附金绣岭南传统刺绣展品


二、数据见证教学实效,成果彰显育人价值

       在专题实习的推动下,学生在国内外各类设计大赛中表现突出,累计斩获1300 多项奖励;其中获得国家专利 300 多项,近900 件设计作品被企业采纳应用,真正实现了 “教学成果反哺产业发展” 的良性循环。

       此次 “文化与创意专题实习” 进课堂,是艺术设计学院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又一重要成果。未来,学院将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,持续完善 “大平台 + 小模块” 的课程体系,深化 “作业 — 作品 — 产品 — 商品 — 文化” 的教学模式,致力于为粤港澳大湾区及全国文化创意产业,培养更多兼具 “重科技、擅创新、厚人文、通商道” 素养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,为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。